深化育人实践,大师引领成长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来到东校区第二教学楼,为本科生讲授量子力学课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节课,潘建伟从历史和哲学的视角,讲述了他对量子力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物理含义的个人理解。
潘建伟院士为本科生讲授量子力学课程
“当年我在近代物理系其他的课期末考试都是九十几分。唯独量子力学,期中考试时差点挂科,期末考试勉强考了八十几分。我当时学完量子力学两节课之后,就无法继续学了。我完全被量子叠加原理搞糊涂了。”刚一上课,潘建伟与同学们分享起自己读书时的困惑。
“后来随着对量子力学理解的加深,我回过头来看,就在思考如何完善课程的设置。”潘建伟认为,量子力学课程更加适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花较多的篇幅介绍量子力学的“来龙去脉”,先给同学们讲清楚:人类是怎样通过物理学的发展来认识自然界,经典物理学发展到后来面临着什么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如何诞生了量子力学,量子力学里面那些显得很奇怪的概念又是如何得到了实验的验证。这样一来,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量子力学这一全新的理论,减少后续学习具体原理应用时的困惑。另一方面,今年是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通过介绍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展望量子技术与量子信息等“第二次量子革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量子力学不仅深刻,而且很有用;不仅在过去有用,在将来会更有用,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们学习量子力学的热情,明确学习的方向。潘建伟解释道,这也是他此次量子力学课程“与众不同”的主要原因。
“大师进课堂”
深化育人实践,大师引领成长。中国科大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安排中,以“大师进课堂”为抓手,推动院士担任课程组组长、直接参与本科生教学。不仅聚焦科研兴趣培养,更会系统传授科研方法、解析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9月18日一大早,田志刚院士的“免疫生物学”课程也开始了。
田志刚院士为本科生讲授免疫生物学课程
事实上,“大师进课堂”是中国科大自建校伊始就有的优良传统。1958年,中国科大建立后,学校里大师云集。当时国内鼎鼎大名的科学家,如严济慈、吴有训、华罗庚、钱学森等纷纷登台授课,创新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如华罗庚首创“一条龙教学法”,钱学森提出旗杆式人才培养之道。“大师进课堂”及时把最新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传授给学生,让本科生较早接触到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学生的学术视野得到扩展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严济慈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授课
华罗庚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级学生讲课
“基础宽、厚、实”
在中国科大教学中,钱临照说过:“教授要教基础课,讲师要搞科研。越是在科学上有造诣的教员更应该教基础课。因为他们站得高,看得远,他们对基础理论的体会深,能深入浅出,把课讲得活、讲得透,教出水平。” 1958年,中国科大建校伊始,钱临照便在这里担任物理学教授,为本科学生讲授普通物理、光学和理论力学等基础课程,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建校初期主持建立应用地球物理系时,赵九章亲力亲为组织教学,他让59级学生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返工”,跟着物理系同学听严济慈的电动力学课程,夯实物理基础。经过赵九章的“精雕细琢”,学生表现出非常好的创造能力,有些学生甚至在大学毕业阶段就发表了专业水平相当高的研究论文。
钱临照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课堂上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赵九章与学生在一起
1959年5月,钱学森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里的基础课》,强调注重基础、理工结合。学校成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教学组,分别由著名科学家华罗庚、施汝为、柳大纲担任组长,学部委员吴有训、华罗庚、严济慈、王葆仁以及各研究所的高级研究人员亲自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
1959年5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系主任钱学森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
中国科大坚持“基础宽、厚、实”的培养模式,始终重视基础学科教育,要求大一、大二学生夯实基础,为后续学科交叉学习奠定扎实根基,以适应大科学时代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从重视基础教育,到重视基础研究、学科交叉融合,中国科大在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近年来创新成果呈现出厚积薄发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点赞”了量子信息、探月探火等诸多领域创新成果,中国科大在其中作出重要贡献。
科学启蒙“第一课”
中国科大为大一新生设置了“科学与社会”研讨课,这门课的一部分是主题报告,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或科技行业领军人物,分享自己的研究领域或所思所感。另一部分是小班研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由不同学院的教师单独授课、组织研讨。
作为学生科学启蒙的“第一课”,“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为学生拓宽视野。自2013年以来,这门课已邀请数十位院士及科技行业领军人物,为大一新生作主题报告。近年来,已有多位院士为学生带来一学期总时长20学时的小班研讨课。
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为2024级本科生作“科学与社会”研讨课主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院士为中国科大本科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聆听报告,让我更加理解什么是科学,也萌生了想为国家开发先进科研设备的想法。小班研讨,让我从0开始学习如何研究文献,如何提出科学问题并开展相关研究。”曾上过这门课的学生管俊宇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些都为他理解创新、走向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门课让他看到了科学家们胸怀“国之大者”,让他也立志于科技报国。
科教融合
回顾历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党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一所红色大学,自建校之日起,就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党和国家培养尖端科技人才作为价值追求。为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科学尖兵的目标,首任校长郭沫若主张实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以科教融合的形式探索培养科技英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两弹一星”事业需求而生,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时至今天,“全院办校、所系结合”依然是中国科大办学治校和始终实践的重要方针。当前,学校正凝聚一流导师队伍,打造世界一流课程体系,开展长周期一体化培养,探索“教学贯通+科研贯通+管理贯通”的特色创新培养体系。
面向2035年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需求,学校提出推进“科教融合3.0”改革试点:依托我国科研力量持续增强的时代背景,在优势领域重点支持优秀毕业生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同时强化本科生科研引导,推动优秀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对接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院所。如今,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共建7个所系结合研究生培养基地、8个科教融合学院,对接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及科技领军企业,持续拓展科教融合育人版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江俊指导学生做实验
王绶琯天文科技英才班师生赴上海天文台开展科研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在实验室
对接国家战略,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大将继续坚持“大师进课堂”传统,持续探索特色育人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科大力量”。
部分资料来源于新华社专题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家精神事迹选编》,中国科大官方网站、公众号
(党委宣传部、教务处)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1-12843.html深化育人实践,大师引领成长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苏州大学考研专业目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贵州师范大学考研科目(贵州师范大学考研科目代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复习方法指导
2014考研:经济学名词解释荟萃(第9辑)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无差异曲线(特征及斜率)
2015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脉络图(第八章)
2015经济学考研: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一答案
大学生考研论文(大学生考研论文2000字)
工艺美术考研考什么(工艺美术考研考什么科目)
2024考研复试时间线|看看,然后继续躺
铿锵有力:DY月付怎么套出来,推荐三个操作步骤
大吉大利:佛山三水代还信用卡可长期合作,实体店多种方式
完美的攻略: 羊小咩享花卡不懂如何提出来的我这里可以解决 2024最新提现方法
聚精会神:用苹果id贷款的平台,2014正规苹果id贷款
如登春台:杭州江干区上门代还信用卡,口碑商户价格最低的地方
2025印度非布司他价格全新出炉,印度非布司他哪里买代购指南一览
欢天喜地:宁波余姚垫还信用卡,怎么刷出来,5种常用方式
最新: 羊小咩怎么套出来额度 (详细操作的9种方法)
韶华:羊小咩享花卡怎么套出来 - 最佳的四个新方法
玄霜:苹果id贷需要提供什么资料(解析苹果id贷的所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