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团队找到了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协作密码”


近日,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于强团队联合国际科研人员,在神经网络信息处理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该研究聚焦于大脑神经网络的“基本零件”——突触,首次揭示了其处理时空信息的核心机制。相关成果在国际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正式发表。
人类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以脉冲的形式,通过“突触”这一连接点传递和处理信息。对其工作机制的模拟与计算是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重要启发源泉。
神经网络存储容量和噪声鲁棒性分析结果 天津大学供图
具体而言,突触具有两种关键的调节能力,一是“长时可塑性”,即其连接强度可以长期增强或减弱,这被认为是形成长期记忆的基础;二是“短时可塑性”,即在极短时间内动态调节信号强度的能力。尽管两者均至关重要,但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共同影响大脑的学习与信息处理效率,一直是未解之谜。
针对这一难题,研究团队通过构建突触计算与学习理论模型,发现当“长时可塑性”作用于“短时可塑性”时,大脑能够将时间序列上的信息转化为空间上的表达模式,也就是“以时间换空间”。这一机制显著增强了神经网络的记忆容量、抗干扰能力以及对复杂时空信息的识别能力。该模型还在小鼠与人类大脑皮层突触电生理观测中得到了验证,显示出高度的生物合理性。
“这项研究就像是我们找到了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的‘协作密码’,”于强比喻道,“它不仅解释了大脑处理信息的底层逻辑,也为开发可解释、可通用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方法提供了重要支撑,标志着我国在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交叉前沿领域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26290122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2-4826.html天大团队找到了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协作密码”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我国新型储能投运装机超3000万千瓦
【申报】关于开展2024年度怀柔区第一批人才引进集中申报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就业〔2023〕4号)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
关于丰台区举办“丰帆行动”计划——孵化机构推介专场的通知
【解读】对外投资合作情况如何?“双节”促消费有哪些举措?……商务部回应近期经贸热点
量子半导体器件实现拓扑趋肤效应 可用于制造微型高精度传感器和放大器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就业形势总体改善 经济增速名列前茅 2023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2%
内蒙古准格尔经济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 以服务“加减法”促发展“节节高”
【征集】关于组织参加2024年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有关事项的通知
购买方式!2025印度艾曲泊帕哪里买代购渠道有哪些?最新印度艾曲泊帕(艾曲波帕)多少钱一盒:印度艾曲泊帕价格代购售价在1200~2000元左右(28粒)一盒一瓶
五大技巧:羊小咩便利卡大额怎么套取出来秒到!新手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