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名下“百万粉丝”账号归谁?

【案例苑】
●案情:小吴是一家鲜果公司员工,公司决定运营社交媒体,并组建项目小组,小吴作为小组负责人以个人身份证实名注册了新媒体账号。该账号定位为生鲜美食制作,由公司提供拍摄场地、素材,员工共同策划拍摄主题、文案、营销等环节,该账号获得近百万粉丝关注,为公司带来不少经济效益。不久后小吴离职,公司要求其交接账号,小吴却说该账号是自己个人所有,拒绝归还。公司遂将小吴诉至法院。
●判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公司与小吴之间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劳动者创造出的劳动成果应当归雇主。法院查明,该账号由包括小吴在内的多名员工发起,主要内容为宣传公司业务,员工共同构思创意,公司提供拍摄设备等支持,账号还被纳入公司视觉媒体部门管理,故账号内容并非小吴个人独自创作;辞职后,小吴也在个人社交平台称不再运营账号。综合来看,账号是公司员工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法院一审判决使用权归属公司所有。后小吴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说法:随着流量经济的发展,“网红”账号的经济价值与日俱增。通常情况下,如果账号是以用人单位名义注册,员工基于工作职责进行运营管理,账号权益一般应归属于用人单位。如果员工自行注册和使用账号,通常应认定账号权益归属于员工。但网络服务平台的实名认证机制作为一项管理措施,并非判定账号使用权的唯一根据。当账号“名不副实”的争议发生在职场时,一般要综合考虑注册行为是否为履行职务行为、账号内容是否为工作内容、制作主体是否为实际使用人、内容与注册人的人身紧密程度等因素,做出合理认定。
与此同时,公司在推广宣传时,应尽量以公司作为主体来注册账户,注册在他人名下时,可以通过协议明确账号的权属,并对双方权利义务、账号运营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约定,避免出现类似争议。
(光明日报记者王金虎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3日05版)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23-47365.html员工离职,名下“百万粉丝”账号归谁?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最小、最轻、最快的微型机器人来了
关于修订支线航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23〕413号)
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
《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我国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路线图”
第七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境外赛区医药健康领域决赛举办
2023年度《科技部门户网站工作年度报表》
【征集】关于征集影响营商环境建设问题线索的公告
【解读】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重点问题回应
【公示】第一批北京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公示
目前印度恩杂鲁胺代购官方指南以及价格一览表解答
山火仍在肆虐,加州能灭火的水去哪了?美国网友扒出了一家企业
如登春台:昆明富民县代还信用卡放心的选择,值得信任
秒懂:京东白条24小时提现(真实一手商家安全可靠)-知者
实事求是:最新正规苹果id贷款app,微信苹果id贷微信放款
诚实!昆明五华套visa外币卡还是找本地靠谱,6个方法值得收藏
态度陈恳:怎么把花呗的钱套出来(花呗套线商家分享)
过度诊疗、重复收费!7家医院违法违规金额合计近9000万元
指定:教你风控花呗扫码秒到必过最新套取方法,四个方法帮你套出来
分享干货:羊小咩额度怎么套出来,推荐五大提现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