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名下“百万粉丝”账号归谁?

【案例苑】
●案情:小吴是一家鲜果公司员工,公司决定运营社交媒体,并组建项目小组,小吴作为小组负责人以个人身份证实名注册了新媒体账号。该账号定位为生鲜美食制作,由公司提供拍摄场地、素材,员工共同策划拍摄主题、文案、营销等环节,该账号获得近百万粉丝关注,为公司带来不少经济效益。不久后小吴离职,公司要求其交接账号,小吴却说该账号是自己个人所有,拒绝归还。公司遂将小吴诉至法院。
●判决: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公司与小吴之间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劳动者创造出的劳动成果应当归雇主。法院查明,该账号由包括小吴在内的多名员工发起,主要内容为宣传公司业务,员工共同构思创意,公司提供拍摄设备等支持,账号还被纳入公司视觉媒体部门管理,故账号内容并非小吴个人独自创作;辞职后,小吴也在个人社交平台称不再运营账号。综合来看,账号是公司员工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法院一审判决使用权归属公司所有。后小吴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说法:随着流量经济的发展,“网红”账号的经济价值与日俱增。通常情况下,如果账号是以用人单位名义注册,员工基于工作职责进行运营管理,账号权益一般应归属于用人单位。如果员工自行注册和使用账号,通常应认定账号权益归属于员工。但网络服务平台的实名认证机制作为一项管理措施,并非判定账号使用权的唯一根据。当账号“名不副实”的争议发生在职场时,一般要综合考虑注册行为是否为履行职务行为、账号内容是否为工作内容、制作主体是否为实际使用人、内容与注册人的人身紧密程度等因素,做出合理认定。
与此同时,公司在推广宣传时,应尽量以公司作为主体来注册账户,注册在他人名下时,可以通过协议明确账号的权属,并对双方权利义务、账号运营管理等内容进行详细约定,避免出现类似争议。
(光明日报记者王金虎整理)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3日05版)
本文链接:http://knowith.com/news-23-47397.html员工离职,名下“百万粉丝”账号归谁?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科技部等三部门发文开展专项行动 促进科技类社会团体发挥学术自律自净作用
【申报】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朝阳区科技计划储备项目入库的通知
【申报】关于开展2024年度怀柔区第一批人才引进集中申报需求征集工作的通知
关于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的通知(教高厅函〔2023〕26号)
【解读】为加工贸易注入发展新动能——海关总署详解推动加工贸易持续高质量发展16条改革措施
【解读】《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
【解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解读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
【公示】2023-2025年度北京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拟承担“示范应用联合体” 牵头企业公示
关于延续执行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期内销售的进口展品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24〕10号)
AI:怎么样把分付的钱提现—分付简单五个步骤秒到账
吉星照:苹果id贷锁机了怎么办,苹果手机id贷款口子链接
享花卡额度怎么套出来,最新3种操作方法
2025总结两个办法:羊小咩便荔卡包提出多久到账
万事如意:东莞垫还信用卡,都在这信誉至上,值得信任
眉清目秀:石家庄长安区垫还信用卡,的6种刷法 (无视风控秒回款)
心花怒放:杭州拱墅区代还信用卡取现,的6种刷法 (无视风控秒回款)
韩国调查机关计划再次要求尹锡悦出席调查
祝贺:享花卡提现成功一定能到账吗
大学生在昆明一景区兼职当“野人”,日薪百元还包饭